多位专家在近日举办的2023第四届寿险业转型发展大会上表示,当前我国人身保险行业处于转型调整期,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。要激活人身保险增长新动能,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,需要改革。从中小寿险公司来看,这类公司在高质量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,但当前发展仍面临困境,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。

激活增长新动能 寿险业需加快转型步伐  第1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行业处于转型调整期

  原银保监会副黄洪在会上表示,我国人身保险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。当前,我国正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,但保险业面临的形势较以往更加复杂和严峻。

  与会专家认为,在推进寿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中国人寿(601628)集团党委委员、中国人寿寿险党委书记利明光表示,一方面,我国居民保险消费潜力日益扩大,保险需求日趋多元化,数字化发展也为保险注入新动能。另一方面,保险行业正处于新模式转型调整期,面临业务增长持续承压、销售队伍转型升级、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。

  轻松集团执行副总裁马孝武认为,伴随着社会复苏、需求回升,国内寿险市场慢慢回暖。从政策利好、人口结构变化、寿险发展阶段等方面来看,我国寿险市场未来前景广阔。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,行业转型的战略窗口中有诸多现实挑战,预定利率上限下调,导致阶段性承压。

  以价值为导向

  与会专家认为,寿险业转型发展是一场“硬仗”,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行业发展的规律,找准转型方向和路径。

  黄洪表示,我国保险业只有继续坚持改革、加快改革步伐,方能应对不确定性。

  中国太保(601601)寿险总经理蔡强认为,寿险业真正的转型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转型,经营理念的转变。什么是价值?蔡强提出三个视角:一是客户价值。保险公司不能忘记了真正要给客户提供什么价值。如果只是专注在给客户提供储蓄价值,就会导致行业的路越走越窄。要回到保险真正的核心客户价值,也就是保障需求。二是业内普遍关注的新业务价值。三是社会价值,例如参与长护险、大病保险、惠民保等所带来的居民认可、社会认可、认可,对提升保险的整体价值非常重要。

  黄洪称,保险业要彻底摒弃重规模、轻价值的粗放发展理念,要优化考核激励机制,树立价值思维,坚持效益导向。要坚持回归本源,着重围绕消费者最关心、最需要的健康、养老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,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覆盖面,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、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。

  利明光认为,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,在新发展环境下,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,坚持回归保险本源,坚持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,不断提高产品服务创新能力。要深挖新领域、新市场、新客户需求,强化产品有效供给。新市民、新业态等对保险产品的精准化、个性化提出更高要求,要强化市场需求的分析研究,注重对客户的认知及保险意识的引导和培育,持续跟踪客户体验。

  以客户为中心

  与会专家认为,中小寿险公司在行业高质量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但当前中小寿险公司发展面临困境,亟需破局。

 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、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表示,中小寿险公司虽然体量较小,但总体占据行业四成的资产和保费规模,创新性较强,个人代理领域发展潜力巨大,在高质量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不过,专家也认为,当前中小寿险公司的发展面临困境。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认为,总体来看,中小保险公司对行业利润贡献较小。大家保险集团原总经理徐敬惠认为,发展失衡、人才短缺、资本损耗、资本缺失导致了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困境。

  “中小公司要破局,必须要实现差异化发展。要实现差异化发展,就要抓住三个关键点:理念突破、人才突围、专业突出。”徐敬惠说。

  对于中小寿险公司破局的关键点,王玉改谈到两个关键词:“聚焦”和“效率”。即能否切实解决客户的问题,并以怎样的经营效率解决客户的问题。基于此,王玉改认为,中小保险公司要以客户为中心,重新定义专业。“保险行业和其他金融行业相比,最大的优势是解决风险,要帮助客户认识风险——评估风险——解决风险,这才是追本溯源。”